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地方工作

厦门市委常委会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高标准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来源: 厦门消息  发布日期:2021-05-12 15:53:08

【字体:】 【打印】 

  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龙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总体情况汇报,研究审议了《2021年度厦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会议要求

  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高标准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加快制定供厦食品安全标准,推动“鹭品”公共品牌建设;以智慧监管为支撑,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追”;以规范治理为抓手,督促落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以宣传共治为依托,全方位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共管共治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

  按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部署,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一任接着一任干,连续21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全市持续时间最长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食品安全,标准先行。市委、市政府将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从与民生关系密切、消费量大、风险高的品种和环节入手,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目前,首批38项供厦标准已制定发布,覆盖米、面、蛋、肉、水产品、水果等产品,其中分餐制管理规范、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餐饮业洗手间清洁卫生示范导则等均为全省首创。通过评定的供厦食品加贴“鹭品”标识上市销售,成为代表食安厦门的一张闪亮名片。

  “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是厦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的真实写照。厦门已将44万种食品、8.9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追溯覆盖面超过80%,领先全国建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平台,市民可通过“食安厦门”微信号、“i厦门”APP等扫码实现自主追溯,查询量超过5000万次,入选全国市场监管十大智慧监管创新举措、厦门市2020年度改革创新最佳案例等,并在全国36个城市首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落实“四个最严”,强化全链条治理。开展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聚焦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十大攻坚行动。加大违法行为整治力度,2020年以来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97件,罚没金额1386万元,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8起,坚决落实“处罚到人”,形成有力震慑。

  小作坊连接着大民生,许多厦门人喜爱的传统特色美食产自小作坊。厦门率先全省提前两年完成小作坊示范创建行动,创建了4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点,打造翔安新圩豆干小作坊联盟,并接续开展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土笋冻团体标准成为全省首个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并提升为福建省地方标准。

  紧扣创城主题,围绕提升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继续打造“食安斗阵行”宣传共治品牌,开展“月月十五查餐厅”“直击网红店”“食安专家面对面”等十四大活动,并依托各类主流媒体,广泛开展创城氛围宣传,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治格局。

  “食安斗阵行”系列活动、多元化农村集体聚餐治理、“小饭桌”五维共治模式等先后入选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工作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力推动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厦门市委常委会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高标准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

来源:厦门消息日期:2021-05-12 15:53:08

  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龙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会议听取了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总体情况汇报,研究审议了《2021年度厦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

  会议要求

  要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坚持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高标准创建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加快制定供厦食品安全标准,推动“鹭品”公共品牌建设;以智慧监管为支撑,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责任可追”;以规范治理为抓手,督促落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以宣传共治为依托,全方位抓好宣传发动,形成全社会共管共治食品安全的工作格局。

  按照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部署,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一任接着一任干,连续21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全市持续时间最长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食品安全,标准先行。市委、市政府将供厦食品标准体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从与民生关系密切、消费量大、风险高的品种和环节入手,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供厦食品安全标准,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食品。目前,首批38项供厦标准已制定发布,覆盖米、面、蛋、肉、水产品、水果等产品,其中分餐制管理规范、餐饮外卖一次性封签、餐饮业洗手间清洁卫生示范导则等均为全省首创。通过评定的供厦食品加贴“鹭品”标识上市销售,成为代表食安厦门的一张闪亮名片。

  “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是厦门食品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的真实写照。厦门已将44万种食品、8.9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追溯覆盖面超过80%,领先全国建成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过程追溯平台,市民可通过“食安厦门”微信号、“i厦门”APP等扫码实现自主追溯,查询量超过5000万次,入选全国市场监管十大智慧监管创新举措、厦门市2020年度改革创新最佳案例等,并在全国36个城市首次“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落实“四个最严”,强化全链条治理。开展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聚焦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校园守护、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等十大攻坚行动。加大违法行为整治力度,2020年以来立案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97件,罚没金额1386万元,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8起,坚决落实“处罚到人”,形成有力震慑。

  小作坊连接着大民生,许多厦门人喜爱的传统特色美食产自小作坊。厦门率先全省提前两年完成小作坊示范创建行动,创建了4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示范点,打造翔安新圩豆干小作坊联盟,并接续开展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土笋冻团体标准成为全省首个食品安全团体标准,并提升为福建省地方标准。

  紧扣创城主题,围绕提升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和知晓率,继续打造“食安斗阵行”宣传共治品牌,开展“月月十五查餐厅”“直击网红店”“食安专家面对面”等十四大活动,并依托各类主流媒体,广泛开展创城氛围宣传,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治格局。

  “食安斗阵行”系列活动、多元化农村集体聚餐治理、“小饭桌”五维共治模式等先后入选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社会共治十大优秀案例。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我们将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工作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力推动我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