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工作动态    地方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布《规范》, 助力农贸市场智慧化升级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发布日期:2021-09-27 08:41:21

【字体:】 【打印】 

  呼和浩特新闻网9月27日讯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祁晓燕 实习生 贾楠)为进一步满足首府市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编制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及专家编制发布了《智能农贸市场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

  《规范》围绕覆盖农贸市场食品流通重点环节,以服务民生保障为主,结合呼市本地农贸市场的现有基础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对农贸市场建设信息化、计量管理、诚信系统等智慧化要求进行深化及细化,助力全市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全面升级。

  在升级市场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规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配合该体系建立,通过配备追溯电子秤,显示交易明细、打印票据、实现智慧支付,在交易凭证或零售凭证上,标注用于查询农副产品流通追溯信息的追溯码,合成信息追溯链条,进一步消除农产品大流通趋势下的“信息孤岛”问题,加强市场监测及运行调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规范》要求农贸市场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对农贸市场出入口、快速检测室、食品加工区域或点以及市场营业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让市民“菜篮子”安全更有保障。

  《规范》突出要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信息可视化,一是在市场中设置公共信息显示屏,市场基本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检测信息以及一些通知性信息可通过公共信息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二是设置触摸显示屏,方便消费者了解市场整体经营状况、商户经营信息以及摊位布置电子图、明码标价等;三是在经营户摊位醒目位置设置摊位显示屏,实时公示商家信息、摊位号、营业执照以及每日菜价等信息和支付二维码等。通过搭建市场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享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促进消费过程透明化。

  根据《规范》,在诚信考核管理系统中,市场管理者可对市场经营者从主体资格、商品准入、经营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并满足计量、卫生秩序、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日常管理要求设定评价指标。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实现买卖双方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评价系统对商户进行点评、投诉,在摊位显示屏和触摸屏进行显示,进一步督促信用等级低的商户努力改善经营状态,从而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市场经营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市四区确定了福海兴、万惠、美通、保全庄四个大型农贸市场作为试点,智慧化升级改造正在分步推进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发布《规范》, 助力农贸市场智慧化升级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日期:2021-09-27 08:41:21

  呼和浩特新闻网9月27日讯据《呼和浩特日报》报道(记者 祁晓燕 实习生 贾楠)为进一步满足首府市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的要求,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标准化、智能化、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性编制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及专家编制发布了《智能农贸市场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呼和浩特市地方标准。

  《规范》围绕覆盖农贸市场食品流通重点环节,以服务民生保障为主,结合呼市本地农贸市场的现有基础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对农贸市场建设信息化、计量管理、诚信系统等智慧化要求进行深化及细化,助力全市农贸市场智慧化发展全面升级。

  在升级市场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规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配合该体系建立,通过配备追溯电子秤,显示交易明细、打印票据、实现智慧支付,在交易凭证或零售凭证上,标注用于查询农副产品流通追溯信息的追溯码,合成信息追溯链条,进一步消除农产品大流通趋势下的“信息孤岛”问题,加强市场监测及运行调控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此外,《规范》要求农贸市场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对农贸市场出入口、快速检测室、食品加工区域或点以及市场营业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让市民“菜篮子”安全更有保障。

  《规范》突出要以信息化为载体推动智慧监管,建立健全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信息可视化,一是在市场中设置公共信息显示屏,市场基本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检测信息以及一些通知性信息可通过公共信息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二是设置触摸显示屏,方便消费者了解市场整体经营状况、商户经营信息以及摊位布置电子图、明码标价等;三是在经营户摊位醒目位置设置摊位显示屏,实时公示商家信息、摊位号、营业执照以及每日菜价等信息和支付二维码等。通过搭建市场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多方共享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促进消费过程透明化。

  根据《规范》,在诚信考核管理系统中,市场管理者可对市场经营者从主体资格、商品准入、经营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并满足计量、卫生秩序、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日常管理要求设定评价指标。在这种机制下,一方面实现买卖双方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消费者通过消费者评价系统对商户进行点评、投诉,在摊位显示屏和触摸屏进行显示,进一步督促信用等级低的商户努力改善经营状态,从而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市场经营良性循环。

  截至目前,全市四区确定了福海兴、万惠、美通、保全庄四个大型农贸市场作为试点,智慧化升级改造正在分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