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建设情况    其他

山东省日照市“一码管地”赋能自然资源智慧监管

来源: 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日期:2023-09-05 14:38:36

【字体:】 【打印】 

  近年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自然资源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均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进行“一码管地”探索,聚焦国土空间管理的全链条追溯和全方位关联。推动部门内部规划用地信息共享和办理结果自动推送,避免用地单位重复提交材料,实现业务成果共享,及时掌控办事进度,支持关键环节证照材料下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日照市通过“一码管地”建设,实现了用地业务全流程“一码”追溯,打造了业务深度融合、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协同高效、数据全面共享、决策智能科学的智慧自然资源监管“日照模式”。

  建设内容

  1.自然资源智慧中枢。建立空间赋码规范,依托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赋码引擎功能为每一空间单元赋予“资源码”,依托空间多元关联库,开发专题数据等多种数据组装的共享服务,以此来串联起土地的“前世今生”,实现内部环节全贯通,推进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

  2.土地要素全周期管理。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业务、数据、数字化治理的系统融合,依托空间单元建立空间关系,实现从空间、时序、业务等维度追溯某一空间的时空变化,打破了单一的土地“批供用补查”生命周期,只要是指定空间位置上发生过的管理活动,都可以进行可视化追溯,形成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保障;

  3.内部工作机制重构。以“综合测绘”、“提前介入权调测绘”、“一码串联”为引擎,完成了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和优化再造,转变审批模式,制定了配套工作规范,建立了规范有序的“码”上保障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

  应用成效

  1.提升办事效率。面向企业提供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后,系统自动组装材料和信息将办件发送到不动产登记系统中,实现“交地即拿证”,企业“零资料”登记和“无感知码上直办”;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支持“验收即办证”,真正意义上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2.深化阳光审批。推进公众服务,满足用地企业、群众对办理行政业务、审批步骤和结果的关注度和需求性,企业、群众可随时随地查询名下土地资源,查看土地资源相关的所有证照,掌握项目办理进度;“码”上告知,智能引导下一阶段业务办理。

  3.提高整体智治水平。建立了一套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码上管理新机制,形成空间赋码规范及空间数据共享规范,打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业务系统内部环节全贯通,外部关联共享,推动自然资源的“整体智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山东省日照市“一码管地”赋能自然资源智慧监管

来源:日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日期:2023-09-05 14:38:36

  近年来,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自然资源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均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进行“一码管地”探索,聚焦国土空间管理的全链条追溯和全方位关联。推动部门内部规划用地信息共享和办理结果自动推送,避免用地单位重复提交材料,实现业务成果共享,及时掌控办事进度,支持关键环节证照材料下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日照市通过“一码管地”建设,实现了用地业务全流程“一码”追溯,打造了业务深度融合、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协同高效、数据全面共享、决策智能科学的智慧自然资源监管“日照模式”。

  建设内容

  1.自然资源智慧中枢。建立空间赋码规范,依托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赋码引擎功能为每一空间单元赋予“资源码”,依托空间多元关联库,开发专题数据等多种数据组装的共享服务,以此来串联起土地的“前世今生”,实现内部环节全贯通,推进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可视化管理。

  2.土地要素全周期管理。运用数字赋能推动业务、数据、数字化治理的系统融合,依托空间单元建立空间关系,实现从空间、时序、业务等维度追溯某一空间的时空变化,打破了单一的土地“批供用补查”生命周期,只要是指定空间位置上发生过的管理活动,都可以进行可视化追溯,形成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保障;

  3.内部工作机制重构。以“综合测绘”、“提前介入权调测绘”、“一码串联”为引擎,完成了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和优化再造,转变审批模式,制定了配套工作规范,建立了规范有序的“码”上保障工作机制,形成了一套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

  应用成效

  1.提升办事效率。面向企业提供便捷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后,系统自动组装材料和信息将办件发送到不动产登记系统中,实现“交地即拿证”,企业“零资料”登记和“无感知码上直办”;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支持“验收即办证”,真正意义上推进营商环境的优化。

  2.深化阳光审批。推进公众服务,满足用地企业、群众对办理行政业务、审批步骤和结果的关注度和需求性,企业、群众可随时随地查询名下土地资源,查看土地资源相关的所有证照,掌握项目办理进度;“码”上告知,智能引导下一阶段业务办理。

  3.提高整体智治水平。建立了一套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码上管理新机制,形成空间赋码规范及空间数据共享规范,打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各业务系统内部环节全贯通,外部关联共享,推动自然资源的“整体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