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建设情况    食品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商品条码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多方共治

来源: 《中国质量报》  发布日期:2021-05-10 09:05:45

【字体:】 【打印】 

  本报讯 (张 律 记者 曹吉根)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署了《高质量建设浙江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商品条码的商品流通“身份证”和全球贸易“通行证”作用,共推商品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应用以及跨省互认,以“浙食链”系统为合作起点,通过采用全球通用的GS1编码标准,形成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据了解,基于GS1编码规则形成的“浙食链”溯源码3月15日上线运行以来,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构建起了“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环节,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目前,全省上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已达到3377家。

  双方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将建立商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机制,探索追溯信息与物流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信息对接模式,推进防伪溯源、品牌培育、品质追溯认证、供应链金融等第三方应用服务。

  双方还将建立商品数据跨省互认协同机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充分发挥全国分支机构的组织优势,联系和协调其他省份的编码分支机构,依托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共享数据,实现基于GS1标准的追溯码跨省互认一码通行,减少省内外企业重复录入数据增加的成本。同时,双方还将推动食品等重要产品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化在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深度应用过程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浙江省食品等重要产品追溯相关地方标准与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有关国家标准的对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商品条码作用形成食品安全多方共治

来源:《中国质量报》日期:2021-05-10 09:05:45

  本报讯 (张 律 记者 曹吉根)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署了《高质量建设浙江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商品条码的商品流通“身份证”和全球贸易“通行证”作用,共推商品信息资源共享、深度应用以及跨省互认,以“浙食链”系统为合作起点,通过采用全球通用的GS1编码标准,形成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

  据了解,基于GS1编码规则形成的“浙食链”溯源码3月15日上线运行以来,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构建起了“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6个应用环节,实现“一码统管、一库集中、一链存证、一键追溯、一扫查询、一体监管”6项功能。目前,全省上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已达到3377家。

  双方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将建立商品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深度应用机制,探索追溯信息与物流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信息对接模式,推进防伪溯源、品牌培育、品质追溯认证、供应链金融等第三方应用服务。

  双方还将建立商品数据跨省互认协同机制。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将充分发挥全国分支机构的组织优势,联系和协调其他省份的编码分支机构,依托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和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共享数据,实现基于GS1标准的追溯码跨省互认一码通行,减少省内外企业重复录入数据增加的成本。同时,双方还将推动食品等重要产品安全追溯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标准化在重要产品追溯系统深度应用过程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实现浙江省食品等重要产品追溯相关地方标准与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有关国家标准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