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建设情况    食品

四川南充:全链条可追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 南充日报  发布日期:2023-02-22 14:48:45

【字体:】 【打印】 

  日前,记者从南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获悉,去年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4。
  健全监管机制:配备287名食品安全总监
  民以食为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食品安全有关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党政同责,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首次向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市食安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制发履职提示函,首次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市委巡察监督重点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首次与市纪委监委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联合督查,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在各地中心工作中的位次。
  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强力推进。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前期各项任务,并代表四川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专题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截至目前,全市5942名领导和干部对应包保市场主体,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配备287名食品安全总监、35428名食品安全员,1639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筑牢安全防线:整改安全隐患36732个
  随着机制不断完善,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防线全面筑牢。
  近三年,市级拨付支农专项资金超千万元,建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标准示范片91个、示范面积14.92万亩,全市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管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可追溯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各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农村“坝坝宴”专项整治行动等重大行动。去年全年排查各类主体58999户(次)、覆盖率100%,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6732个,查办食品安全案件1400余起、涉案金额2500余万元,8起重大案件被国、省挂牌督办。
  在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全市食品安全基础能力也得到提升。
  全市各级安排食品安全相关经费1.3亿元,用于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创新能力提升、示范点位创建等工作。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南充市场监管系统“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市3万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在线监测。此外,还重启了南充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现代化食品检验检测标杆阵地。
  深化后厨革命:打造“食品安全样板街”
  记者从市食安委了解到,今年,全市将持续深化“后厨革命”。
  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相关要求,各县(市、区)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样板街”打造工作,在2022年基础上,再打造一条“食品安全样板街”,从而以点带面、形成规模、示范推进。
  各地将结合“餐饮环境卫生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今年,将完成ABC级餐饮市场主体全部接入市监“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形成示范效应,提高监管效率。
  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推进有力,全市将持续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常态化落实,要求市、县、乡、村四层包保干部坚持每季度至少1次到包保主体开展督导检查,督促主体责任落实和问题隐患整改。
  开年就抓紧。眼下,结合“春雷行动2023”,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已启动大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市食安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坚决将食品安全各类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坚决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四川南充:全链条可追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南充日报日期:2023-02-22 14:48:45

  日前,记者从南充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获悉,去年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市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8%,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4。
  健全监管机制:配备287名食品安全总监
  民以食为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动食品安全有关工作。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党政同责,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去年,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中,首次向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市食安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制发履职提示函,首次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市委巡察监督重点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内容,首次与市纪委监委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联合督查,进一步提升了食品安全在各地中心工作中的位次。
  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强力推进。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前期各项任务,并代表四川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的专题工作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截至目前,全市5942名领导和干部对应包保市场主体,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配备287名食品安全总监、35428名食品安全员,1639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筑牢安全防线:整改安全隐患36732个
  随着机制不断完善,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防线全面筑牢。
  近三年,市级拨付支农专项资金超千万元,建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标准示范片91个、示范面积14.92万亩,全市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全面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管理,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可追溯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各地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农村“坝坝宴”专项整治行动等重大行动。去年全年排查各类主体58999户(次)、覆盖率100%,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36732个,查办食品安全案件1400余起、涉案金额2500余万元,8起重大案件被国、省挂牌督办。
  在全面加强监督管理的同时,全市食品安全基础能力也得到提升。
  全市各级安排食品安全相关经费1.3亿元,用于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创新能力提升、示范点位创建等工作。目前,我市已建立起南充市场监管系统“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将全市3万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在线监测。此外,还重启了南充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一流现代化食品检验检测标杆阵地。
  深化后厨革命:打造“食品安全样板街”
  记者从市食安委了解到,今年,全市将持续深化“后厨革命”。
  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相关要求,各县(市、区)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样板街”打造工作,在2022年基础上,再打造一条“食品安全样板街”,从而以点带面、形成规模、示范推进。
  各地将结合“餐饮环境卫生提升年”活动,持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今年,将完成ABC级餐饮市场主体全部接入市监“一键溯”智慧监管平台,形成示范效应,提高监管效率。
  为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推进有力,全市将持续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常态化落实,要求市、县、乡、村四层包保干部坚持每季度至少1次到包保主体开展督导检查,督促主体责任落实和问题隐患整改。
  开年就抓紧。眼下,结合“春雷行动2023”,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已启动大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全力保障全市食品质量安全。”市食安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强化监管执法,坚决将食品安全各类风险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坚决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