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建设情况    食用农产品

重庆强化五项措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报  发布日期:2023-02-16 14:17:02

【字体:】 【打印】 

  近一年来,重庆市统筹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标准建设、全程追溯、监管执法和宣传培训等五项措施,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全面落实《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要求,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工作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分管领导周调度,督促指导各区县按时完成定量检测和执法办案等重点任务,定期、实名通报重点工作进展。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将“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定量监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重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
  强化标准建设。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围绕全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制定地方标准55项,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达596项。二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涪陵青菜头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落实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在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中,将推行生产标准化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三是培育绿色优质产品。落实中央资金2638万元,实施渝北放牛坪梨等6个地标保护工程。新认证绿色食品225个、有机农产品36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3158个、有机农产品152个。
  强化全程追溯。一是推行“二维码”。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1528家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市农药溯源监管平台管理。全市28家兽药生产企业、711家兽药经营企业100%实现二维码追溯管理。二是推行“合格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主体名录库登记主体1.3万个,全年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70多万张。三是完善“追溯链”。完成市级追溯平台建设和部追溯平台对接融合。注册使用追溯平台企业达5787家,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印发《重庆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衔接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融合。
  强化监管执法。一是推动网格化监管。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落实乡镇网格化监管员2115人、村(社区)协管员9119人。二是推动常态化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检查生产主体4.35万家次,发放宣传资料6.6万余份,监督抽查4542个样品。三是推动精准化检测。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加强县级质检机构能力建设。全市共开展定量检测48758批次,达到1.5批次/千人任务目标。
  强化宣传培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开展现场咨询和举办有奖问答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辨别假劣农资知识。组织开展“绿色发展、绿食有你”等宣传活动15场。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开展农资科学使用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推动生产经营主体落实11个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共开展现场培训36场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重庆强化五项措施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日期:2023-02-16 14:17:02

  近一年来,重庆市统筹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标准建设、全程追溯、监管执法和宣传培训等五项措施,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落实党政同责。全面落实《重庆市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要求,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二是强化工作调度。主要领导月调度,分管领导周调度,督促指导各区县按时完成定量检测和执法办案等重点任务,定期、实名通报重点工作进展。三是严格督导考核。将“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定量监测、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等重点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
  强化标准建设。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围绕全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制定地方标准55项,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达596项。二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涪陵青菜头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落实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资金5000余万元,用于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在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中,将推行生产标准化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三是培育绿色优质产品。落实中央资金2638万元,实施渝北放牛坪梨等6个地标保护工程。新认证绿色食品225个、有机农产品36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3158个、有机农产品152个。
  强化全程追溯。一是推行“二维码”。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1528家农药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市农药溯源监管平台管理。全市28家兽药生产企业、711家兽药经营企业100%实现二维码追溯管理。二是推行“合格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主体名录库登记主体1.3万个,全年共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170多万张。三是完善“追溯链”。完成市级追溯平台建设和部追溯平台对接融合。注册使用追溯平台企业达5787家,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100%纳入追溯管理。印发《重庆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管理衔接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融合。
  强化监管执法。一是推动网格化监管。推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落实乡镇网格化监管员2115人、村(社区)协管员9119人。二是推动常态化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农资打假行动。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检查生产主体4.35万家次,发放宣传资料6.6万余份,监督抽查4542个样品。三是推动精准化检测。安排专项资金600万元,用于加强县级质检机构能力建设。全市共开展定量检测48758批次,达到1.5批次/千人任务目标。
  强化宣传培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开展现场咨询和举办有奖问答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辨别假劣农资知识。组织开展“绿色发展、绿食有你”等宣传活动15场。二是强化技术培训。开展农资科学使用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推动生产经营主体落实11个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管控技术。共开展现场培训36场次,培训人员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