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众服务    消费提示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带您了解食用色素

来源: 《中国医药报》  发布日期:2021-01-13 11:03:48

【字体:】 【打印】 

  三字经说: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不同食物都有一定的颜色特征,食物的颜色和色泽不仅体现其新鲜程度,还影响食用者的心理,是食物的重要品质指标。在食物的加工制作及储存过程中,内源天然色素会发生转化分解,导致食物颜色变化,使食物品质达不到消费者的期望,甚至引起误判。

  在我国,红曲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和使用历史,从红曲中提取的红曲红色素,就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民间自制腊肉时使用的亚硝酸钠,使用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时期,已成为现代肉制品加工中重要的护色剂。在国外,埃及出土的公元前1500多年的墓碑上也有人工着色糖果的记录。

  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同色类的不同着色剂,其着色能力、色调、稳定性有差异,与其他色类着色剂的调色效果也不同,所以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同色类着色剂也要有多种。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用着色剂有60余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用天然着色剂和食用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食用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三种:植物色素如辣椒红、姜黄、天然胡萝卜素等,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

  食用合成着色剂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两种:偶氮色素类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非偶氮色素类如赤藓红、亮蓝等。

  无论食用天然着色剂还是食用合成着色剂,国家对其安全性都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只有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才可以作为食用着色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用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或残留量。国家有关部门还对食用着色剂的生产和使用实施监管。因此,只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就是安全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Loading...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带您了解食用色素

来源:《中国医药报》日期:2021-01-13 11:03:48

  三字经说: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不同食物都有一定的颜色特征,食物的颜色和色泽不仅体现其新鲜程度,还影响食用者的心理,是食物的重要品质指标。在食物的加工制作及储存过程中,内源天然色素会发生转化分解,导致食物颜色变化,使食物品质达不到消费者的期望,甚至引起误判。

  在我国,红曲已有1000多年的生产和使用历史,从红曲中提取的红曲红色素,就是一种天然食用色素;民间自制腊肉时使用的亚硝酸钠,使用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时期,已成为现代肉制品加工中重要的护色剂。在国外,埃及出土的公元前1500多年的墓碑上也有人工着色糖果的记录。

  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同色类的不同着色剂,其着色能力、色调、稳定性有差异,与其他色类着色剂的调色效果也不同,所以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同色类着色剂也要有多种。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用着色剂有60余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食用天然着色剂和食用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食用天然着色剂主要来自天然色素,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三种:植物色素如辣椒红、姜黄、天然胡萝卜素等,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

  食用合成着色剂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两种:偶氮色素类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非偶氮色素类如赤藓红、亮蓝等。

  无论食用天然着色剂还是食用合成着色剂,国家对其安全性都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只有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才可以作为食用着色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用着色剂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限量或残留量。国家有关部门还对食用着色剂的生产和使用实施监管。因此,只要按照国家规定使用就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