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众服务    知识问答

科学认识阿斯巴甜

来源: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发布日期:2023-08-08 13:56:28

【字体:】 【打印】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据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2B类),引发了消费者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为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阿斯巴甜,特做如下科学解读。

  一、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批准使用的甜味剂

  阿斯巴甜是由食物中的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化合而成,化学名称是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其甜度约为蔗糖的100—200倍。因具有味道好、甜度高、能量低等特点,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食品。我国批准阿斯巴甜用于碳酸饮料、面包、糕点、口香糖、糖果、冷冻饮品等食品。

  二、JECFA的风险评估认为限量内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公布了新一轮对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报告,结论为: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即每人每公斤体重40毫克(40mg/kgBW),只要在限量内可放心食用,是安全的。

  三、我国居民阿斯巴甜摄入量较低,消费者不必恐慌

  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的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结合2018年中国居民含阿斯巴甜食品消费量数据,计算我国居民的阿斯巴甜摄入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日平均摄入量和极端摄入量均低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说明健康风险很低。2023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的发布中声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是安全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不科学、不严谨的非专业解读,更不必对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产生恐慌心理。

  专家执笔人:

  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李可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宋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张俭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高彦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审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站注明“来源: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门户”。

2.本网站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或摘编自其它媒体。其真实性、隐含的商业信息和广告类由来源网站负责。与本网站和上级主管单位无任何法律关系。

3.本网站在转载其他媒体资讯过程中,会就敏感词和表达方式进行删除或修改,并不代表修改后的资讯为本网站原创或版权所有。

4.作为政府网站,本网站发布资讯均为公益、非盈利性质,无任何导向性。如有机构和企业因错误解读新闻资讯而产生的商业纠纷,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持签订的协议和合同通过法律途径进行合理合法解决。

5.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6.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相关文章

科学认识阿斯巴甜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日期:2023-08-08 13:56:28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据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物质(2B类),引发了消费者对阿斯巴甜安全性的广泛关注。为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阿斯巴甜,特做如下科学解读。

  一、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批准使用的甜味剂

  阿斯巴甜是由食物中的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化合而成,化学名称是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其甜度约为蔗糖的100—200倍。因具有味道好、甜度高、能量低等特点,目前全球已有9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批准阿斯巴甜作为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冷冻饮品、口香糖、糖果、焙烤食品、水产品、调味品、碳酸饮料等食品。我国批准阿斯巴甜用于碳酸饮料、面包、糕点、口香糖、糖果、冷冻饮品等食品。

  二、JECFA的风险评估认为限量内食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公布了新一轮对阿斯巴甜的风险评估报告,结论为: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即每人每公斤体重40毫克(40mg/kgBW),只要在限量内可放心食用,是安全的。

  三、我国居民阿斯巴甜摄入量较低,消费者不必恐慌

  基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的阿斯巴甜在食品中的最大添加量,结合2018年中国居民含阿斯巴甜食品消费量数据,计算我国居民的阿斯巴甜摄入水平。结果显示,我国居民每日平均摄入量和极端摄入量均低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说明健康风险很低。2023年7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的发布中声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是安全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不科学、不严谨的非专业解读,更不必对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产生恐慌心理。

  专家执笔人:

  陈君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

  李可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宋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张俭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高彦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审稿)